2010/09/01 22:31
先前曾寫了一篇 Flare & Smear , 後來發現高光溢出也蠻容易搞混的, 而且擺在一起比較容易解釋, 於是有了這一篇加強版...
flare 就是一般常說的鏡頭耀光或炫光,
會在畫面上留下光斑或白霧. 光線遇到透明物體時並不會完全穿透, 有一部份會在表面反射, 所以我們可以在水面或玻璃前看到倒影.
相機的鏡頭是由一組透鏡所構成的, 耀光的成因就是光線在鏡組內來回折射反射造成的, 會隨角度, 亮度, 焦段與鏡頭設計而有所不同.
大部份製造廠商與使用者對 flare 總是欲除之而後快, 但也有人偏好用長鏡拍出美美的 flare, 用軟體也能模擬不同焦段,
為照片加上絢麗的光斑.
smear(漏光) 這個詞可能大家比較陌生, 但卻是種常見的現像. 有些人可能天天看卻不知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 CCD 在面對強光時的一種雜訊, 簡單的說, 是因為強光滲入 CCD 的垂直傳輸部份引發的多餘電荷所造成. 直接呈現的就是畫面上強光處的上下產生一條垂直亮線. smear 的程度會隨 CCD 的設計與抑制能力而有所不同. 由於大部份相機會加上修正, 因此您通常會在取景時看到亮線, 但卻不會出現在拍下來的靜態照片中, 動態影片中則可能出現, 這是正常的.
Blooming(綻渲), 有人稱為高光溢出, 也是一種 CCD 特有的現象. CCD 是靠電荷運作, 當入射光線過強產生過大的電荷, 多餘的電荷滲入鄰近的像素就形成 blooming. 呈現在畫面上的, 就是高亮度物體產生不規則變型擴散, 也不見得是在垂直方向. 請注意和 smear 的差異, 除了成因與結果不同外, 在靜態照片上, smear 通常看得到拍不到, blooming 則會出現在照片上. 許多人將 smear 誤為高光溢出, 包括某些相機維修網站都有這樣的錯誤. 另外有些人將過曝所造成的細節缺損也當成是高光溢出, 個人認為並不正確, 因為這是飽和而不是溢出... 有些技術可以有效降低 blooming, 例如在像素間上加入額外電路攔截過多的電荷. 現代相機抑制做得不錯, 一般人可能也不太會去注意, 然而讓高光溢出成為話題的, 是幾年前 N 牌某相機推出時, 嚴重的高光溢出讓支持者大嘆從此與朝陽夕陽絕緣...
flare 的形成在鏡頭, 因此不論傳統或數位相機都會發生; smear 則只在 CCD 數位相機或攝影機上出現; 高光溢出同樣只在 CCD 上出現, 底片機則無此困擾.
刻意拍張 flare 與 smear 二者並存的照片, 大家參考一下...
不是說一條線麼? 怎會三條線?
因為目標是個三燈 LED 手電筒...
採用 CMOS 的機種就只看得見耀光看不到 smear 了...
下面是國外拍的高光溢出照片...
(c) Bjorn Rorslett/NN
Flare
除了在一些名家風景照中出現的那些絢麗七採的光斑外, 其實還有許多不同呈現方式, 例如橢圓, 笠狀, 白斑, 白霧或讓整張照片灰濛濛,
因此攝影玩家會使用遮光罩, 高檔濾鏡等方式來將負面影響減到最低. flare 有時也會反映出光源的形狀,
例如下圖中可以清楚看出燈中裝了兩支燈管.
再多來幾張 flare 的照片:
↑笠狀光斑常被當成飛碟, 這兩張照片千萬不能落入所謂 "飛碟專家" 手中...
↑ 101 週圍的細小光斑是下方騎樓的燈光造成的...
超自然話題:可能是受到不負責任的靈異節目誤導, 許多不明究裡的人看到有白斑或白霧的照片, 便認為是靈異照片而上網求救, 而且寧可相信那些拿到廟裡燒掉的鬼話, 也不聽聽專家解說, 真是無言呀...
耀光的照片也常被拿來當 UFO 到處張揚...
相關文章:
黑日效應 Sun Black Effect
Flare & Smear(舊)
※本篇所有圖文未經原作者書面同意嚴禁轉載/改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